前阵子帮朋友收拾旧物,翻出个烧得焦黑的铁盒子,里面是他老家亲戚火灾里抢救出来的现金,大半都成了黑炭。这事儿看得我心里发紧,应急钱这东西,真是平时不起眼,急用时能救命。刚好上周陪老妈去银行办业务,跟理财经理聊了聊这事儿,总算弄明白应急钱该留多少才合适。
“别光盯着 3 到 6 个月生活费那个数。” 张经理一边帮我们打对账单一边说,手里的笔在纸上划拉着。他说现在好多人照搬公式,根本没算自己家的情况。比如双职工家庭,俩人事儿都稳定,留够三个月基本开支就够了;但要是家里就一个人挣钱,或者做销售、自由职业这种收入忽高忽低的,最少也得留半年,稳妥点的甚至要一年。
我插了句嘴,说那钱全放活期多不划算啊,现在利率低得可怜。张经理笑了,说谁让你全放活期了。他自己的应急钱是分了两部分,一部分放现金管理类产品,当天能取出来万八千的,够应付突然要交的医药费、水管爆裂修房子这种急事;剩下的买了短期的货币基金,收益比活期高些,提前一两天取也没啥损失。“关键是别买那些锁死的理财,真急用钱赎不出来,哭都没地方哭。”
这话我真信。去年我同事他爸突然住院,急着交押金,他把买的一年期理财提前赎了,光手续费就扣了好几百。张经理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,应急钱最忌讳 “为了收益丢了流动性”,哪怕少赚点利息,能随时拿出来才是正经。
不过也别死心眼儿留太多。我旁边一个阿姨就说自己存了十万应急,放活期里放了两年都没动过。张经理摇摇头,说这就有点浪费了。要是家里有房产能抵押,或者信用卡有额度,应急钱其实不用留那么足,毕竟钱放在那儿不动,也是种损失。“得算机会成本,” 他解释得挺通俗,“要是你有靠谱的理财渠道,能稳稳赚点收益,就别把过多钱压在应急账户里。”
对了,张经理还提了个特实在的点,说应急钱得算 “刚性支出”。不是说你全家一个月花多少就留多少,得刨去那些可花可不花的。比如房贷、车贷、老人吃药的钱、孩子学费这些必须给的,才算数。像出去吃饭、买衣服这种,真遇到事儿能省就省,不算在里头。
我妈听完赶紧问,那她这种退休在家的,留多少合适?张经理说阿姨这种有退休金、没贷款的,留够四个月生活费就行,再把医保报销弄明白,基本没啥大问题。“实在不够还有备用贷款额度,先申请着不用花钱,真急用钱能顶上。”
现在想想,以前总觉得应急钱是 “闲钱”,其实是生活的 “灭火器”。太多了浪费,太少了没用。张经理给的那个弹性范围还挺靠谱,根据自己家收入稳不稳、花钱急不急来调整,再搭配点灵活的理财工具,收益和流动性总算能兼顾上。
上次在小区群里聊这事儿,有个邻居说自己留了半年开支在余额宝,上个月孩子摔了一跤去医院,直接扫码就付了,特踏实。这种踏实感,可比多赚那点利息值钱多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