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史海秘聞 歷史小百科】揭開歷史長河裡的真相范睢之死:范睢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政治傢之一,他原本是魏國人,他為何來到秦國,“范睢之死”又有什麼隱情?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關於范睢之死的歷史謎團。
秦國丞相范雎
根據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的記載,范雎在聽瞭蔡澤所遊說的要功成身退的道理後就毅然引退,最後安然壽終正寢於傢中,成瞭秦國少有的結局很好的名相,這似乎已經成瞭定論。但是讀瞭林劍鳴先生的《秦史稿》後,這種延續兩千多年的看法被推翻瞭,林先生說,據雲夢秦簡《編年紀》雲:“秦昭王五十二年,王稽、張祿死。”張祿即范雎在秦國的化名,可見,當秦昭王五十二年,當秦軍攻打邯鄲失敗、范雎保舉的鄭安平投降趙國、河東失守後,按秦國“被保舉的人犯罪則保舉者一起受刑”的法律,被秦昭王處死。
然而雲夢秦簡《編年紀》雲:“秦昭王五十二年,王稽、張祿死。”隻是說張祿死並沒有說是被殺的,況且蔡澤遊說范雎的話難道是司馬遷編出來的?如果是被殺的,哪還有蔡澤遊說的份哦,司馬遷寫史是比較嚴謹的。而且秦昭王是在范雎的策劃下才取得皇權的,有很大功勞,“有敢言鄭安平事者,以其罪罪之”這樣安慰范雎也是情理之中。
由於記載不同筆者認為事實是這樣的:公元前258年正月,王陵統率的秦軍進攻邯鄲受挫,死傷很多。秦王想令白起代替王陵攻趙,白起托病,不肯出征。秦王親見白起,強迫他帶病指揮軍隊,白起仍不肯行。秦王改用王齕代替王陵,范睢又起用鄭安平為將軍,鄭安平成瞭進攻邯鄲的主帥。公元前257年,魏、楚兩國的軍隊前來救趙。邯鄲城下的秦軍,在趙軍和魏軍、楚軍的夾擊下大敗。
鄭安平在趙軍圍困下以二萬人降趙,趙封他為武陽君,公元前255年死於趙。被范睢引用為河東太守的王稽,也因與諸侯通而坐法誅。秦王大怒,欲兼誅范睢。燕國人蔡澤聽到這個消息,遊說范睢退位讓賢。范睢因而自稱病重,推薦蔡澤為相。雲夢秦簡《編年記》說,公元前255年(秦昭襄王五十二年),“王稽、張祿死。”這是在王稽被處死的那年,范睢也病死瞭。
關於范睢之死,筆者偏向於最後一種說法。才華橫溢的范睢,在秦國施展瞭政治抱負,他的改革措施為秦國帶來瞭生機勃勃的政治黎明。
更多有關“范睢之死”的信息,請登錄歷史秘聞。